最新新闻:

强调保障属性 保险业服务民生更“给力”

时间:2021-02-24 17:52:04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2021年的春节是一个特殊的春节,为降低风险发生概率,人们纷纷选择“就地过年”,为有效控制疫情传播风险做出重要贡献。还有无数普通人坚守一线岗位,这其中就有保险人的身影。

春节期间,不少保险机构推出增强“打工人”风险保障方案和产品。例如,部分保险公司推出疫苗险,并免费向广大居民赠送;部分保险公司上线针对春节期间短期旅游、无人看管爱宠等多种节假日风险发生概率更高问题的保险产品,为春节期间人们可能遇见的事故提供保障;同时,为保障小微企业员工平安就地过年,也有保险公司宣布为小微企业无偿提供专属风险保障。

上述案例只是保险业提供保障的“冰山一角”。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保险业的作用得到更多重视,也激起了人们对于保险业如何更好辅助社会事件管理、如何更高效服务民生的热烈讨论。其中,对于保险业如何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也成为关注焦点。

事实上,近几十年来,凡涉及突发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等事件就会看到保险行业的身影。但不可否认的是,到目前为止,保险行业并没有真正构建起一套完整的体系与制度以应对一些突发事件。在各种突发事件面前,保险更多承担起对个人、家庭、企业以及社会的财务补偿功能。由于上述原因,保险在此次疫情中发挥的作用更多偏向于保险公司自发向社会提供公益援助、补偿救助的行为。不过,也应看到,此次疫情成了促进公众保险意识、政府保障意识提升的契机,如研究到位、有效推动“共保体”等机制的完善,未来,应对可能出现的类似情况,保险会起到更多积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有部分省市开始自主探索,将保险纳入灾害事故防范救助体系,建立民生综合保险制度,以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扎牢、织密民生保障网。

除巨灾保险外,商业保险在改善和保障民生,弥补政府在医疗、农业、养老公共事业上的短板方面有着先天优势。自2018年保险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以来,保险风险保障功能这一定位得到进一步强化,愈发突出其服务民生功能。

从政策层面来看,仅2020年,银保监会编制和出台保险相关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超过40个,引导保险业回归保障功能,也为保险业服务民生提供更多政策支持。2021年开年,银保监会下发关于保险业的首份通知即是关于在疫情期间需求显著提升的健康险问题,进一步推动人身保险高质量发展,规范各保险公司短期健康保险业务经营管理行为,保护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从保险公司角度来看,近两年,更多保险公司探索健康险、养老保险产品以及农险等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保障产品。自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群众对于养老及配套医疗设施的需求与日俱增,完善养老第三支柱刻不容缓。其中,保险作为养老第三支柱的重要角色,担当起了更多社会责任。无论是养老保险产品或是由保险公司投资的与养老产业相关建设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当前,以“保险+养老社区”或深度布局“保险+医疗+养老”产业链为主,保险公司正为改善我国医疗资源紧张、社会养老保障不足等问题贡献力量。

不仅在国民健康、养老领域发挥作用,保险业也逐渐成为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作用。除政策支持外,离不开农险创新带给市场的活力,“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以奖代补试点”“蔬菜物价指数保险”“气象指数保险” “保险+期货”等新型农险产品相继推出,未来,农险发展趋势将以“三大主粮作物+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为两条主线相辅发展,农险市场也将呈现出经营进一步规范、合规运营标准进一步提升的局面。

近期,国家各部委规划部署2021年“十四五”开局之年的新举措,关于民生保障的清单赫然在列,深化医疗改革、织密民生保障网、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成为重中之重。随着保险业在解决人们食、住、行等民生问题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作为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保险风险保障和经济补偿功能也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