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高发癌症早筛指南出台 中国癌症防治水平将迈上新高度

时间:2021-01-16 16:49:31来源:南方都市报

由北京抗癌协会早癌筛查专业委员会承办的2021年早癌筛查规范化研讨会暨《中国高发癌症早期筛查指南》新闻发布会15号在线上举行。该指南为胃肠癌、肝胆肿瘤、肺癌、食管癌、妇科肿瘤、乳腺癌、泌尿肿瘤、甲状腺癌、骨软组织肿瘤和黑色素瘤十大瘤种的早期筛查提供权威指导。北京抗癌协会早癌筛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杜鹏教授表示,中国癌症防治水平将迈上新高度。

据了解,针对恶性肿瘤的早期筛查,我国一直缺乏全面的、权威的指南和共识。“早癌筛查需要规范化。”北京抗癌协会理事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教授在会上强调:“早癌筛查需要科学的指南和严格的管理。”

北京抗癌协会理事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教授

近年来,北京抗癌协会成立了自己的早癌筛查基地,培养了一个专业的早癌筛查团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杜鹏教授说,“北京抗癌协会十大癌种筛查指南编写工作顺利完成,肺部肿瘤、胃肠肿瘤、食道肿瘤、泌尿系肿瘤、肝胆肿瘤、妇科肿瘤等瘤种的早癌筛查终于有了权威的指南,中国癌症防治水平将迈上新高度!”与此同时,第一家“北京抗癌协会—早癌筛查基地”在北京京西肿瘤医院落地。

北京抗癌协会早癌筛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杜鹏教授

按照《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要求,到2022年和2030年,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提高到43.3%和46.6%。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淋巴肿瘤内科主任朱军教授在发布会上指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十多年来5年生存率总体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这个基本目标,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要达到这个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全社会的重视。不仅仅是对群众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普及,更重要的是,整体提升肿瘤专科医护人员的诊治规范化水平。”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淋巴肿瘤内科主任朱军教授

以胃肠癌为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消化肿瘤内科主任沈琳教授指出:“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提升,在我国胃癌和结直肠癌均为高发癌种。目前我国胃癌和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究其原因,在于我国胃癌和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率相比发达国家低了很多。” 《中国高发癌症早期筛查指南-结直肠癌早筛》建议针对结直肠癌,除了常规的内镜检查以外,可以使用新的筛查手段——通过对人体粪便中的生物标志物进行检测,早期精准地发现肠道病变。这种新型粪便多靶点FIT-DNA检测方法已获得我国首个且目前唯一的癌症早期筛查许可证,可应用于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的筛查。“希望各个癌种都能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简便易行的筛查手段,建立起癌症的早诊早治体系”,沈琳教授说。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消化肿瘤内科主任沈琳教授

对于乳腺癌的筛查建议,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乳腺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宋国红指出,一般风险女性可以根据自身年龄来选择乳腺癌筛查的方法,25-39岁建议每1-3年进行乳腺临床体检,必要时行乳腺超声检查。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乳腺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宋国红

对于宫颈癌的筛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妇科肿瘤科主任医师郑虹建议25岁即可开始筛查,比起过去常用的TCT检测,现在更加推荐HPV检测,当前的主流是TCT+HPV联合检测,并且筛查的间隔最好每五年一次。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妇科肿瘤科主任医师郑虹

另外,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胰外一科主任医师王崑强调肝癌有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是乙肝疫苗的接种、戒酒等,二级预防是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三级预防是肝癌的外科治疗等,而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为肝癌高危人群,应每6个月进行一次筛查,包括肝脏的超声检查和血清甲胎蛋白,必要时行增强CT或MRI。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胰外一科主任医师王崑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一科主任医师赵军提到肺癌的筛查方法目前主要分为四种:痰液、血液学、影像学和支气管镜。赵军建议高风险人群使用低剂量螺旋CT进行肺癌筛查,若检出肺内结节,根据结节不同特征及具体情况进行LDCT复查。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一科主任医师赵军

为了推动癌症筛查和防治工作的进一步落地,北京抗癌协会还依照各个指南当中的重点推出了覆盖高发癌症的早癌筛查一体化体检,可根据个体不同的癌症发病风险,个性化定制筛查项目,并做有针对性的评估和解读。据了解,该服务即将在北京京西肿瘤医院早癌筛查基地正式上线,未来还将在北京市多家公立医院及体检中心推广。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