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乡村振兴“山东模式”领跑全国

时间:2020-12-12 10:52:47来源:中国经营网

“以后不能再说混不好就回农村种地的话,因为现在的农村农业已经是高科技化了。”12月1日~3日,由中国经营报社和山东省委宣传部、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共同主办,潍坊市委宣传部协办的“高质量发展看山东”系列活动上,来自中央和地方的数十家主流媒体记者在调研寿光市蔬菜小镇时,一位记者如此感慨。

过去提到农业,人们通常的印象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一把锄头一条毛巾一个草帽,而现在,在偌大的蔬菜小镇,如果不是刻意找人,怕是难觅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新型日光温室、温度湿度等环境精准调控、天敌昆虫生物防治、物联网、互联网……

而诸如此类的科技农业正在潍坊乃至山东遍地开花。当“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等一系列齐鲁样板正在领跑全国。伴随乡村产业振兴的同时,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齐头并进,“五个振兴”正在山东蝶变。

《中国经营报》记者走访中发现,在能人治村、产业兴村、资本活村的整体带动下,山东乡村振兴样板正被不断推广。

能人治村

个子不高,有些微胖,语速很快,五十多岁的徐林收是山东省高密市阙家镇松兴屯村党支部书记。外貌并不出众的徐林收,像极了扎根在基层千千万万的村书记,身上有着那么一股子劲儿。

在记者走访他所在的松兴屯村时,徐林收用带着当地口音的普通话热情地向记者们介绍村里的种植大棚和村民居住的小别墅,以及多年前的垃圾场是如何变成了如今的小西湖。林荫、绿树、草坪,学校、别墅、水泥路,松兴屯村9年间的巨变,每件事、每个人、每个变化,徐林收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而在9年前,他的身份还是青岛的“大老板”。

“我生在松兴屯村、长在松兴屯村,对家乡有感情。此前虽然一直在青岛打拼,但时常会回到家里看看,但当我回到村里时,发小们却都在地里忙农活儿,也只有等他们忙完了才能聚聚,这让我坐不住。”在谈起他为何回村时,徐林收说,“我是借助改革开放的潮流实现了发家致富,但当我回到村里却看到老家没有变化,觉得自己应该帮忙。”

2004年~2008年,徐林收自己掏钱先后给村子安装上了几十盏路灯,又帮助村里盖起了村委会大楼,后来又把村里的11条街道给重新翻修。

穷村子,从那时起开始有了变化。2011年,松兴屯村换届选举,原来的村书记跟村里倡议,邀请徐林收回村担任村书记,没想到这一提议获得全票通过。

“那时我觉得无非再加个村书记的头衔,也没什么,顶多就是拿钱再帮帮大家就是了,但自从干了村书记就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了。”徐林收说,“当了书记,就要为大家致富谋出路,所以我就逐步卖掉了自己的企业,在村子带领大家投资建蔬菜瓜果大棚,等到致富了,又觉得村容村貌不行,就整体建设新村,让老百姓住上了别墅,再后来发现自己能做、要做的事还有很多。直到前几年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才发现,这件事情的重要意义。”

正是由于徐林收回村带动村民致富,他个人也接连被评为山东省好书记、山东劳模、山东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劳模。村子也相继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山东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村”“山东省第五批美丽宜居村庄”“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领军企业”“省级田园综合体培育名单”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这是党和国家对农村干部的关怀和鼓励,同时我也深感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幸福不会从天而降,都是奋斗出来的。”徐林收说。

记者了解到,潍坊市今年以来大力实施“万名优秀人才回引行动”,带动各县市区出台在外人才回引扶持政策并积极开展各类回引活动,共联系对接在外人才11346人、回引1109人,其中163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而山东今年则对接有回乡意愿人员1800多名,已成功引进370多人回村任职或创业,实施抓党建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今年基本消除集体收入3万元以下的薄弱村,10万元以上村达到30%以上。而去年山东省发放乡村人才创业贷款近25亿元,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21万家、7.3万家,人才返乡创业态势加快形成。

如松兴屯村这样的“点”在山东正遍地开花。“由点连线,进而成片到面”正成为普遍模式。

产业兴村

徐林收介绍,之所以能实现全村致富,是因为自2013年起,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主营大棚鲜食葡萄种植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获得土地,合作社采取社员承包,统一供应、统一培训、统一销售等模式,盈利后由合作社和社员2:8分成,并由合作社为社员提供信用贷款服务。“去年村集体收入在228.3万元。”

在村民收入方面,由“保底+分红+N”模式来多渠道增收。村民保底收入是每亩流转土地每年最少给付1000斤小麦作为租金(按年度市场价格计算),每亩每年不低于1000元;而分红部分则是根据合作社盈利情况按比例分配;N则是指个人承包收入、个人经营收入等。

徐林收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若以每户5口之家来计算,户均10亩土地用作流转,每亩年产1000斤麦子,1.2元/斤,合计村民保本收益1.2~1.3万元/年。同时,男/女性村民在种植园打工,可享160元/天和100元/天的工资。每年户均收入10万元并不难。“一年收入100多万元也大有人在。”

不仅仅是一个松兴屯村的大棚,在潍坊,在山东,农业科技化、产业化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成熟模式。

2018年8月31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由农业农村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组织实施,目标是打造成为全国农业开放发展引领区、农业科技创新先行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农综区涵盖潍坊全域,其中核心区规划面积120.9平方公里,重点搭建农业科技研发、集成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发展高端农业与现代食品产业、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农产品国际贸易、现代物流、跨境电子商务等产业;核心区以外的区域为辐射区,主要承接核心区先行先试成果,着力在产业融合、农业开放、农村综合改革等方面创新发展,扩大示范效应,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据悉,国家赋予农综区28项建设任务、11项先行先试政策,在农产品出口审批监管、检验检疫、跨境支付、人才引进等领域探索形成了一批制度创新成果。

资本活村

有能人,有产业,还要有资本,没有资本的活水,终究难以将农业做大做强,乡村振兴则难以实现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而引来资本的头一道关口便是确权。

2014年,山东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农交中心”)在潍坊应运而生,农交中心实行市场化运作,是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农村产权交易机构,属于权益类交易场所。由此,在全国创造了四个第一:全国第一个股份制农交平台、全国第一个对三农融资的农交平台、全国第一个被赋予抵押登记权的农交平台、全国第一个实现模式复制推广的农交平台。

据了解,农交中心当前已建成省内分中心11个,潍坊市内分中心15个,174个办事处;有农村产权交易信息系统、农村产权抵押登记信息系统、农村集体资产处置信息系统等多个平台;累计办理农村产权交易6200宗,涉及土地流转面积47.7万亩,涉及交易金额64.4亿元;支持涉农贷款26亿元。

山东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兴云此前在接受中新社采访时透露,近年来,山东省各级财政“三农”投入保持稳定增长,2018年全省农林水支出998亿元,比上年增长4.6%,占当年总支出的9.88%;2019年农林水支出1074亿元,增长7.6%,占总支出的10%。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梁文跃介绍,2019年,山东粮食总产达到1071.4亿斤,连续6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肉蛋奶、水产品、蔬菜等产量均居中国首位;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智慧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快速涌现,全年乡村旅游接待5.4亿人次、实现消费2709.9亿元;农业龙头企业达到9600家,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超过1800万户;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分别达到21万家和7.3万家。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