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有人称淘到“金” 有人说入了“坑” 三问“双11” 是“金”还是“坑”

时间:2020-11-11 13:49:32来源:深圳商报

又是一年“双11”。从10月21日起,一些电商平台开始启动预售,这场全民购物狂欢比往年来得更早。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在技术进步的浪潮中,今年的“双11”又会呈现哪些新花样、新趋势?消费者面对“岁岁年年花相似”的“双11”,是否会产生新困惑、新槽点?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狂欢有风险,剁手需谨慎。

一问“双11”

引诱消费还是释放消费?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双11”的战线拉得特别长。以天猫为例,“双11”预售10月21日开启,消费者可分两波购买,11月1日至3日是第一波,11月11日为第二波。这意味着,今年“双11”比以往多了3天,消费者11月1日起就可以付预售商品的尾款,提前10天收到货。京东“双11”的预售期也提前了不少,10月21日至31日期间,消费者可先付定金加购,享受定金立减、新品加赠的额外福利。

预售本不是今年“双11”的新鲜玩法,但因为预售时间提前、预售周期拉长,使得不少人禁不住诱惑而“入坑”。再加上直播带货这种新玩法的兴起,人们“买买买”的热情持续升温。10月21日凌晨,薇娅和李佳琦以直播+预售的形式创造了销售总额近70亿元。定金门槛很低,让很多人轻易“入坑”,结果发现付尾款成为巨大的负累。“尾款人”也因此成了最炙手可热的网络名词。11月1日凌晨,“冲啊尾款人”登上了微博热搜。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双11”让消费者压抑已久的消费欲望得以释放,对于促进经济循环具有积极意义。但同时,不少人质疑这是一种“过度消费”。“双11促销的确优惠,但会不知不觉买下很多本不需要的东西”,家住福田区的林女士告诉记者,她去年“双11”为了参加“满减”给孩子买了3套衣服,“但是一直没有拆封。前两天翻出来想洗洗给孩子穿,发现尺码小了。”看着3套崭新却不得不被淘汰的衣服,林女士后悔不已。她表示,购物还是需要冷静,要从实际需求出发。

事实上,很多消费者都曾有过这样的体验——被各种打折诱惑,买回并不适合的产品;或者贪便宜造成了囤积,眼睁睁看着买回来的商品过期……今年,很多商家的预售更是设定了“订金不退”的“游戏规则”,甚至玩起“定金”与“订金”的文字游戏,最后还是消费者要为自己的不冷静“买单”。

二问“双11”

数学游戏还是真实优惠?

11月4日晚,网易严选发文宣布退出“这个鼓吹过度消费、为销售数字狂欢的双11”。网易严选表示,今年“双11”,他们不做复杂优惠玩法,但会有全年最大力度补贴,也不发战报,更不再为销售额开庆功会。一时间,舆论大哗。不论是真的“回归本心”还是“为自己引流”,网易严选都道出了一个事实——“双11”的促销政策不少都是套路。这一次连央视也坐不住了,11月3日,央视呼吁“双11”少一些套路的新闻冲上热搜。

“低价”是网民争相参与“双11”抢购的一大诱因,各大商家也纷纷以“低价”为卖点,甚至不惜大打价格战。然而,这种“低价”是要消费者付出代价的——“定金、尾款、优惠叠加、红包补贴、赠品送法,一套下来堪比奥数题,购物的兴趣也没了”;“付定金的时间定在凌晨,还得上闹钟,这种‘半夜机叫’的玩法对学生党和工作党太不友好”;“许多商家临时抬价,算上购物补贴、满减优惠,最终价格没比原价便宜多少”……省下来的金钱与搭进去的精力,是否成正比?相信每个消费者心里都有一笔账。

家住南山的彭女士告诉记者,她之前一直加入购物车里的衬衣原价288元,“双11”前突然涨价到328元,然后再参加“满300减40”的活动,掐指一算,根本没有优惠。随着“双11”的日渐成熟,优惠政策日益透明,类似猫腻渐渐减少,但并未绝迹。

正如央视新闻说的那样,无论商家还是平台都应该更真诚,该让利就大方让利,千万不要把计算变为算计。

三问“双11”

真实“啤酒”还是虚幻泡沫?

在科技力量的加持下,今年的“双11”的确呈现出许多新气象。比如:苏宁百亿补贴开始聚焦房、车等产品,碧桂园、富力、融创、绿城、首开等知名房企以及超过100个房产品牌参与了此次活动,还专门推出了500套特价房,补贴力度5至7折,这在人们传统的理念中是无法想象的。除了直播带货之外,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则开始深度参与到了“双11”的底层流程和环节当中。虚拟现实购物体验让线上线下有机融合。

可以说,“双11”的一场自我革新正在悄悄上演。只是,“挤干水分,回归本质”还需时日。“双11”的成交额一年比一年巨增,2019年的天猫“双11”交易额更是达到了2684亿元。但在这场购物狂欢节辉煌成就的背后,唱衰的声音从未停止。在对外宣传中,各家势必都会交出一份看似不错的数据成绩单,然而有人士指出,“双11”的数据缺乏第三方监督,成交数据去掉泡沫成分后,平台出现增速放缓甚至负增长的情况并非不可能。特别是每年“双11”过后,都会掀起一轮“退货潮”,这无形中造成了资源的大大浪费。

“泡沫”终会散去,剩下的“啤酒”成色几何,才是留住消费者的关键。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