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人保财险原副总裁、中国精算师协会副会长王和:保险科技的“善”思

时间:2020-12-20 12:49:37来源:亿欧

2020年12月10日,人保金服保创空间首届保险科技创新验证加速营展示日在北京举办。活动现场,人保财险原副总裁、中国精算师协会副会长王和博士带来了“保险科技的「善」思”主题分享,他从多个角度阐述“善”在保险与科技融合中的意义和价值。他指出,保险科技创业者要始终怀揣一颗善心,坚持科技向善、保险向善。

以下为演讲内容:

大家好!

首先,感谢保创联盟的邀请,有机会来与大家分享我关于保险科技创新的一些思考。长期以来,我一直从事保险科技和创新工作,也一直与保险科创企业有很好的交流。众所周知,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也是推动保险进步的重要力量,但是创新,尤其是在传统行业做创新实属不易,用创业者的话说是“九死一生”。因此,我有一个初衷,就是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未来这个“九死一生”的“九”能够小一点。在创业的过程中,保险科创企业固然缺资金,但他们更缺的是场景,或者说是机会。人保金服保创空间开展训练营活动的核心诉求就是希望提供一个平台,帮助科创企业实现基于场景的“验证”和“加速”,尤其是“验证”。我一直呼吁:传统行业,要以更开放的心态接纳,乃至拥抱这群满怀激情、充满想法的创业者。

今天与大家交流的题目是“保险科技的「善」思”,是我这些年对保险科技创新的思考。

这个时代,人们都很熟悉一句话: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但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到更大的时间维度,就不难发现:这个世界固然是变化的,但也是不变的。所以,才有荀子说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因为,所有的变都是围绕不变,也就是“常”展开的,只有这样才能够融入不变,并成为永恒。什么是不变的?用中华文化讲,是“真善美”,是人类延绵五千年,凝结在文化、精神和智慧中的结晶。而其中的“善”,是当下保险科技创新特别需要秉持和坚守的。“金融向善,科技向善”,因此,我选择 “善”这个字,来与大家分享我的思考。

首先,“人性本善”。中国人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最大的区别在于对人的“定性”上,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性本善,所以,一个人要想成功,一个企业要想走得久,一定要不忘初心,要觉悟自己的本善之心,不忘出发时所萌生的善意。保险,更是基于人性本善的。人是因为人性中有善良,才愿意互助,才有了保险。所以,做保险,做保险科技创新,永远不要忘记那颗善心。

其次,“从善如流”。做科技创新时,也难免会遇到困难,也会迷茫,甚至不知所措。短时间“身不由己”的偏离,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即使如此,也一定要保持那颗从善如流的心。古人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就是“从善如流”的重要方法论。在创新和创业过程中,要时不时停下来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创新和创业?” “如何创新和创业?”。 “为什么”问的是那颗初心,“如何”问的是方法和手段。“科技向善”是毋庸置疑的,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始终相信,科技是应该向善的,科技是可以向善的,于是科技就向善了。

第三,“君子务本,本立道生”。我经常讲一个观点“把握根本,把握未来”,而这个根本就包含的“善”,所以, “善”对创业者来讲,不仅要学会“思善”,还要“善思”。特别是在你选择和确定创业领域和方向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未来。我常用一个例子来说明,BB机(传呼机)曾经像今天的手机一样普及,但当手机出现了之后,再好的BB机也成为过往。就今天而言,创业者一定不要选择做一个“超级的点钞机”,因为,当钞票退出之后,再好的点钞机也将成为过往。不仅是点钞机,面向未来,银行卡,甚至是现钞都面临同样的“命运”。所以,我与创业企业反复强调:创业项目一定要有未来,要有“真未来”,否则,就可能项目还没有成功,就被迭代了。

第四,“与人为善”。我相信从字面上很容易理解这个词,但从保险的视角看,“人”有更深刻和特殊的含义和意义,无论是“大数法则”,还是“成人达己”讲的都是一个道理,没有“人”,保险就无从谈起。同时,与人为善,也不是简单意义的“善”,而是基于社会和行业公平正义的“善”,保险的本质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是处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保险经营的对象是人。十九大报告的一个核心观点是“人民中心论”,保险行业需要在“人民中心论”的框架下,重新思考和践行“以客户为中心”。但“知易行难”,要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绝非易事。

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我们将进入“客户主语”的时代,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是:不再是企业“以客户为中心”,而是客户“已然在中心”。保险行业对此一定要有充分的认知和觉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保险业要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要与人为善,怎么与人为善。例如,在科技创新过程中,我们会做客户画像,有些企业会自豪地说:我们比客户更了解客户,但客户一定会问:我同意了吗?我允许你这么了解我吗?因此,我们需要高度关注一个问题,客户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谈到精细化,有的保险企业打的广告是:能够把精细化做得极致,做到一车一价,一人一价。殊不知,技术是把双刃剑,当你把技术用到极致,就可能走向自己的反面。我们不妨想一想,如果每个人的保费都精准地与风险保费匹配,那么,请问:保险的互助精神何在?人性关怀何在?保险需要一定的冗余来体现和实现互助的初衷和真谛。

中国人讲“善人者,人亦善之”,如果我们能以“善”的心态对待客户、对待客户数据,那我们一定能够“善”的回馈,也一定能够成功。同时,还有一个问题需要高度重视,我国的民法典即将正式实施,民法典最重要的特征是在“人民中心论”的旗帜下,强调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强调对个人隐私、个人信息的保护,并做出了一系列详细的规定,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并将其作为一种自觉行为,否则,就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第五,“善为价值”。保险创新和创业,不应是简单地追求流量,也不是简单地追求估值,不是拿到一笔风投,实现IPO就证明我们是成功的。我们要时不时地问自己:是不是为社会、客户和行业创造了价值?中国人讲“善”,叫“修治也”,创新,无疑是一种改变,但这种改变要有“修治”的内涵和使命。保险创新的一个重要逻辑是通过“解构”发现价值,通过“重构”实现价值,继而实现传统行业的“再存在”,其中,一个重要的理念是基于价值创造的减量管理,是社会风险管理总绩效的提高。

第六,“上善若水”。在保险创新和创业过程中,一些科创企业喜欢用“颠覆”思维,继而与传统行业形成一种对立,乃至“你死我活”的思维。但大多数科创企业强调的是给传统行业赋能,与行业融和并共同创造更好的未来。中国人讲“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希望创业者在出发时就有这种境界。同时,怎样做到“善为价值”?中国古人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创业者一定要有一颗改变的心,要“观天文以察时变”,并善于改变,但同时一定要记住“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要有一颗纯善之心,化成天下。

第七,“善始善终”。相信每一位创业者都希望企业能够成功,能够成为独角兽,成为世界五百强,成为百年老店,但作为前提是要理解“善始善终”,一颗基于善的初心非常重要,在创业过程中,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不应该丢掉那颗善心,因为,中国人说“积善成德,德行天下”。中国人还有一句名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国人还也说“善,德之建也”。创业确实要有很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因为,时不我待。与此同时,还要有很好的时间素养。每个人都具有三维思维能力,但面向未来,我们需要第四维,即时间维度。时间素养是相信和笃定,创业肯定是一件难事,但是创业者需要的是坚持和笃定,坚持做很难的事,这是创业成功的重要素养和经验。

最后,还想用中国古人的一句话做结语——“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说的是天道是公平的,真正能够得道者一定是为善之人,一定是怀揣一颗善良之心。其实,佛教中也有个词叫“善知识”,用梵语的语境理解是正直和德行。所以,创业的过程中固然会遇到很多困难,有时也不得不委曲求全,但是一定记住,如果想走得远,要做到善始善终,作为一个重要的前提,你要始终怀揣一颗善心,坚持科技向善、保险向善。

谢谢大家!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