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敲敲科技林浩:做“生产营销”的隐形冠军

时间:2020-10-29 14:49:51来源:中新经纬

热爱音乐的营销人自立门户后会选择什么方向?林浩pick了耳机市场。

“大学时玩过乐队。”提到这段经历,这位前重金属乐队吉他手仍会笑容满面。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原联想产品营销高级经理,快速更新迭代的耳机市场吸引了他的注意。

还在联想任职时,林浩发现电脑的市场渗透率到了一定程度就会饱和,而手机则不然。当时他预测,由于具备强大的娱乐影音功能和特有的便携性,未来手机配备耳机将成为必然的趋势。

据他观察,耳机的生命周期很短,其市场规模可以达到手机的两倍。“特别是蓝牙耳机,后来长期跟工厂合作时发现,基本上寿命只有一到两年。”

事实证明这个预判是对的。据Canalys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智能音频设备(包括智能音箱和个人智能音频设备)的全球出货量达到了9620万台。预计2020年TWS(真无线)耳机会增长29%,出货量有望超过2亿台。

2012年,敲敲科技横空出世。两年后,一款名为“敲敲耳机”的社交音乐APP和以敲击为代表的全手势交互产品“击音(iGene)”智能耳机诞生了。

敲敲耳机,就可以快速收藏歌曲,或者获得你从未听过的偏好歌曲。这个功能让当时的击音耳机显得十分新奇,但其最高售价均不超过500元。作为敲敲科技的创始人和总经理,那时林浩放话“要把高端耳机拉下神坛”。

后来回顾做音乐社交APP的这段经历时,林浩承认,步子迈得太大了。

“当时大型音乐平台太多,你们的生存空间有多少?如果你们能做到,别人为什么不来抄你们呢?”投资人把林浩问住了,他意识到,还是应该找到自己在产业链的定位。

凭借多年从事营销工作的经验,林浩了解,大公司有着没法把握好市场预期与自己订单之间平衡的痛点。他也观察到,随着毛利率的降低,工厂之间竞争加剧,许多厂商都在筹划往市场前端走。但他们遇到了许多难题:不知道市场想要什么,没有好的产品,不知道该生产多少订单合适……这让林浩看到了新的方向,即把生产和营销两端整合起来。

从2016 年起,敲敲科技开始转型。这种新型模式被林浩称为“生产营销”。在他看来,传统模式涉及多个环节,产品的规划和营销是属于品牌方的事,而工厂仅仅在按客户订单生产。与之不同,生产营销模式把两端打通,基于大数据分析后,为客户明确用户需求量,再替他们按需生产、销售运营。

转型后的敲敲科技兼顾了两块业务:自主生产自家耳机和向客户提供生产营销服务,两块业务营收三七开。据林浩介绍,敲敲科技全年销售额总体可以达到一个亿――这正是2014年他接受采访时立下的目标,而今年他希望营收能达到两亿。在拥有六七个千万级的成功案例后,林浩对此颇有信心。毕竟,他曾帮客户实现了年销售额变月销售额的业绩。

于是林浩更加看清了自己与其他工厂的关系:不要竞争,要合作。现在,琢磨怎么“打爆”产品成了他和团队最重要的事,但他基本不提产品归属于谁。或许在他看来,“打爆”你的产品或是他的产品并无区别,提供“生产营销”服务,打通整个链条实现共赢才是最大的利益。

林浩也明白,在互联网时代,打造爆款必须依靠大数据分析。据他介绍,团队从电商平台获取丰富的数据后,会再做二次挖掘。他们也因此发现了游戏玩家和追剧狂人对无线耳机低延迟的高要求。

他了解到,用户打游戏或者看视频的时候,如果音画不同步会感觉很难受。“所以我们做了一个40毫秒的产品,几乎等于没有延迟。”这款完全入耳式的无线耳机成功地成为林浩团队打造的爆款,这让他更加坚信自己的团队有做“爆款”的能力。

但林浩并不认同高端耳机之高端应体现在价格上。他始终坚持不盲目追随科技,而是尽力满足用户的需要。“我们当然会保证自己的高端品质,不过还是要把所谓高端拉下神坛。”

当然,转型之后的林浩和他的团队又有了新的愿景:在耳机行业做生产营销服务,争取做这个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