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准入放宽 “四化”变“三化” 新能源汽车规划有这些变化

时间:9160-11-03 16:04:37来源:新京报

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规划》的发布有利于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的发展,尤其对产业链的提升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实际上,早在10月29日就有消息称《规划》已经国务院审议通过,预计11月2日公布。昨日受此消息影响,新能源汽车板块走势活跃,截至当日收盘,新能源汽车板块涨幅为1.74%,充电桩板块涨幅为2.08%

深化三纵三横布局:

混合动力并存,“共享化”被淡化

2012年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此后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坚持纯电驱动的战略取向。此次规划在强调纯电动的同时,也强调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车的发展。

与去年年底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相比,《规划》提出的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比从25%左右降到了20%左右。汽车行业分析师田永秋认为,这是基于补贴完全退坡后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比较切合实际的判断和预测结果,体现了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不搞大跃进的思路。

《规划》指出,要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布局整车技术创新链,这些成为未来十五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具体行动路径。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征求意见稿中对2025年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油耗要达到2.0升每百公里做了详细的规定,但正式发布的《规划》并未体现这一数字,这是继续保持纯电动电耗12千瓦时的要求。

“国家继续对纯电动车将成为市场主流的判断加以确定,通过纯电动电耗的指标来区分产品优劣,保证了纯电动产品的节能轻量化大方向不走偏;但并没有对混合动力车的油耗作出具体要求,应该是想让市场来决定混合动力车型的存在空间。”对此调整,田永秋认为,“基本是体现了让市场来决定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的思路。”

此外,《规划》多次重点提及氢燃料电池汽车,例如指出要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支撑技术、要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引导企业根据氢燃料供给、消费需求等合理布局加氢基础设施,提升安全运行水平;此外还在内容中新增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示范运行。崔东树认为,“三纵”的汽车技术路线布局,有利于促进新能源汽车路线多元化的发展。

另外,在总体思路中,《规划》强调的是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并未提及共享化;提出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为“三横”,“新四化”变为“新三化”,《规划》中并未明确提及共享化相关内容。

此外,智能网联汽车的重视程度也相对减轻。此前的征求意见稿中曾提及的到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售占比为30%、建设支持车路协同的无线通信网络、推进智能化道路基础设施等内容在正式发布的《规划》中都被删除。田永秋认为,目前行业对什么是智能网联汽车并没有一个清晰统一的定义和标准,现在提出一些目标意义不大。

配套业务升温:

动力电池等上下游产业链受推动,强化充电基础设施

《规划》中提到,要推动动力电池全价值链发展,鼓励企业提高锂、镍、钴、铂等关键资源保障能力,建立动力电池模块化标准体系;同时新增要建立动力电池高效循环利用体系,要求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管理平台建设,支持动力电池梯次产品在储能、备能、充换电等领域创新应用,推动报废动力电池有价元素高效提取。对于产业链上下游发展而言,将有效鼓励企业增强上游锂资源的竞争优势,在下游动力电池报废或将带来新的蓝海市场。

在《规划》中纯电动依旧是主要发展路径,在技术层面《规划》提及开展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膜电极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华西证券认为,动力电池产业链存在发展机遇,随着核心技术等的提升将有效改善市场格局。

此外,《规划》的技术攻关中提及要突破车规级芯片、车用操作系统、新型电子电气架构、高效高密度驱动电机系统等关键技术和产品;第四章第二节促进关键系统创新应用中提及要加快车用操作系统开发应用;第五章第三节中提及要推进以数据为纽带的“人-车-路-云”高效协同。

业内普遍认为,从现在起到2030年除了传统的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之外,未来的核心零部件还包括芯片、操作系统和汽车电子的部件,甚至还将包括有价值的数据。业内人士称,目前国内芯片等技术仍主要有Mobileye、英伟达等外国企业垄断,国内地平线等企业仍处于起步追赶阶段,车企若能自研芯片,能够在转型中尽可能占据主动和优势,构建护城河。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未来十五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来看,纯电动仍是市场主流,《规划》中提到,要大力推动充换电网络建设,提升充电基础设施服务水平,鼓励商业模式创新等。《规划》指出积极推广智能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居民区充电服务模式,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加强智能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无线充电等新型充电技术研发,提高充电便利性和产品可靠性;此外,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地方政府给予新能源汽车停车、充电等优惠政策。

华创证券指出,充电桩事新基建重点投资方向,是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中关键的一环。此外华西证券认为,充电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将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形成优势互补,实现协同发展,充电痛点的解决将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而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长也将促进充电桩使用效率提升、刺激投资规模加大,充电桩等基础设施有望进入建设大年。

专家观点:

新政简政放权,抓大放小

《规划》在第八章第一节“深化行业管理改革”中表示,将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健康有序发展,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夯实地方主体责任,遏制盲目上马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项目等乱象;此外将完善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

田永秋分析称,《规划》透露出新的管理思路是简政放权,抓大放小,贴近市场实际情况,能让市场决定的就交给市场来决定;能够给企业更多发展自己能力的空间,更符合国际市场运行规则,促使企业作出更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

另外,业内普遍认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对规范,外部资本也相对理性,市场优胜劣汰已经凸显,因此市场准入门槛不必再过高,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市场的作用;不过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并不意味着弱化监管作用,《规划》明确表示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以此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形成良性、有序健康发展。

对于迟迟未量产的企业,《规划》也有相应的解决方案,推动完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管理相关法规,建立健全僵尸企业退出机制,加强企业准入条件保持情况监督检查,促进优胜劣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