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全面停火协议难保乌东“全面和平”

时间:2020-07-30 15:50:11来源:大众日报

乌东战事已导致数万人伤亡,数十万人无家可归,是二战后欧洲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局部战争。乌东战事不仅给当地民众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也使得俄乌这对曾经的“兄弟”彻底决裂,且深刻地影响了俄欧、俄美关系。

乌东战事持续超过6年,已成为横亘在俄乌两国之间的一处“溃疡”地带。停火固然能给交战双方带来喘息之机,但该地区经历多年战乱,社会撕裂严重,俄乌互不相让,实现长期和平和经济重建仍将十分困难。

7月27日,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于当日零时起实现全面停火。此次停火,一方面有“诺曼底会谈”各方的推动,另一方面有三方联络小组(乌克兰、俄罗斯、欧安组织)停火协议的保障。在停火前,俄乌两国总统还互通电话,强调停止对抗的重要性。28日,乌克兰国防部网站也发表声明,确保全面停火协议的实施。

应当说,此次全面停止军事对抗与之前相比“规格高、动静大”,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甚至有人猜测,乌克兰东部的“曙光”是否就此来到?实际上,乌东战事持续超过6年,已成为横亘在俄乌两国之间的一处“溃疡”地带。停火固然能给交战双方带来喘息之机,但该地区经历多年战乱,社会撕裂严重,俄乌互不相让,实现长期和平和经济重建仍将十分困难。

自2014年4月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州部分地区脱离乌政府、成立民间政权以来,乌东战事已导致数万人伤亡,数十万人无家可归,是二战后欧洲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局部战争。乌东战事不仅给当地民众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也使得俄乌这对曾经的“兄弟”彻底决裂,且深刻地影响了俄欧、俄美关系。战事爆发后,在法、德推动下,曾签署两轮“明斯克协定”,希望停止对抗。交战双方在换俘、开学之前,也会实现短暂停火。几年来,大小停火不下数十次,但均没有长时间持续。乌克兰东部这种“打打停停”的状态,成为了该地区实现和平和重建的最大障碍。

停火缺乏有效管控机制,破坏成本极低。虽然前有“明斯克协定”,后有三方联络小组的停火协议,但实际上乌克兰东部的武装冲突并无有效管控机制,这是数次停火均难以持续的最主要原因。此次停火协议虽规定禁止交火,但并未规定交战方破坏协议需承受何种后果,也并未敦促双方划定“缓冲区”并逐渐撤出重武器等。欧安组织在冲突地区仅有观察权,缺乏制止冲突的手段。这使得停火更像是拳击赛中的“回合间休息”,双方喘息片刻,继续缠斗。据乌克兰媒体报道,27日凌晨,停火还不到一小时,民间武装即向乌军阵地射击。同日,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俄方不能保证遵守顿巴斯的停火协议,因为其不是冲突当事方。言下之意即民间武装若破坏停火,俄方不会干涉。此言无疑拔下了“保险插销”,意味着乌东冲突重新成为了可以随时引爆的“火药桶”。

各方分歧难以弥合。乌东冲突长期持续,战争危险始终无法消除,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各方分歧过大,立场相互抵触。乌方坚称顿巴斯地区为乌领土,乌政府应实行有效管辖。在此前提下,应在停火的基础上撤出“外国”军队,乌军驻扎至俄乌边界,随后在乌宪法框架内选举,未来给予该地区一定自主权。而俄方则坚持顿巴斯地区应获得“特殊地位”,有较大的自主权,在地方选举后方可停止军事对抗,且乌方必须赦免民间武装分子。这对乌方来说,无疑将顿巴斯地区当做“国中之国”,军事威胁依然存在,自然不可接受。双方均表示应坚决履行的“明斯克协定”,也未就选举和撤军的先后步骤明确规定。为打破俄乌僵持局面且不直接介入冲突,法德提出所谓“施泰因迈尔方案”,要求乌方在保障顿巴斯“特殊地位”的同时实行选举。由于此方案并未明确撤军、俄乌边界控制权、民间武装去向等关键问题,因此在乌克兰国内引发了强烈抗议,多数民众认为该方案是西方利用乌做筹码向俄妥协。为此,志在缓和俄乌关系的总统泽连斯基迫于压力,也未明确同意该方案。2019年12月,“诺曼底会谈”四国领导人聚首讨论解决之道,但仍未有实质性进展。

实现和平难度较大。进入2020年,俄乌两国一方面全力抗疫,另一方面努力保民生、拉经济,并无余力解决顿巴斯问题。此次停火更多是为近期激烈交火“降温”,同时为下次“诺曼底会谈”领导人会晤营造良好氛围。在没有有效监督机制且各方互不相让的背景下,乌克兰东部的和平依然只能停留在纸面上。当前疫情对两国经济造成较大冲击,国内矛盾不断涌现,未来恢复经济,保障社会稳定是两国领导人的首要目标,乌东和平问题的重要性将相对减弱,“打打停停”的状态还将持续下去。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