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红色赛道上的后来者 | 海斌访谈

时间:2021-01-20 19:49:22来源:第一财经

神经介入领域的开年首笔交易发生在中国和美国公司之间。第一财经记者近日获悉,健适医疗科技集团已与Penumbra(PEN.NYSE)达成合作,将把后者的数项核心产品和技术引入中国市场。

在神经介入领域,中国已经有数家本土上市公司和更多家初创企业,不过国内企业是这条赛道上的后来者,它们的市场份额加起来不到两成。

份额差距显而易见,但国内企业认为这预示着广阔的市场空间。神经介入器械企业期待复制冠脉支架领域的成功:十几年间实现质量的追赶和市场份额的反超。

近日,三家国内神经介入企业的管理层分别接受了第一财经记者的专访。在这一点上,三位受访者似乎都是“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他们意识到这需要明智的选择发展路径、花费相当长时间和相当多的资金投入,但同时相信这一天终会到来。

红色赛道

在脑卒中领域,中国有巨大的、远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

近年来,中国脑卒中患者数量增长较快。中国每年脑卒中发病超过500万例,其中约80%为缺血性卒中患者,20%为出血性卒中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的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的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坏死;出血性脑卒中则可能由血管瘤等病变造成。

药物溶栓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传统治疗方法。近年来,由于具有快速再通,更低的出血率及延长治疗时间窗等优点,机械取栓开始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每年新发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预估不足4万例的患者获得了机械取栓治疗。”健适医疗神经介入事业部总裁张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红色的脑部血管,是神经介入器械企业的赛道,大批的企业希望满足国内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这其中既有国际知名的公司美敦力(MDT.NYSE)、史塞克(SYK.NYSE)、Penumbra,也有已经上市的国内企业微创医疗(00853.HK)、沛嘉医疗(09996.HK),以及不断壮大的健适医疗、禾木生物等新兴公司。它们中的成功者,既有机会挽救数以万计的脑卒中患者,也能够实现公司商业上的成功。

目前,在这条赛道上,沛嘉医疗、健适医疗等中国的企业既是后来者,也是追赶者。在中国的神经介入器械领域,美敦力、史塞克等企业拿走了国内近九成市场份额。

与跨国企业相比,众多国内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仍然是产品的丰富度方面仍有不足。

个中原因不难理解:跨国企业起步早,而国内整体行业发展相对较晚。入颅产品的技术壁垒较高,这意味着需要长时期的研发投入。资金雄厚的跨国企业有长期的研发积累,且可以通过收购等手段加速研发和产品落地。

国内企业有限的产品品类,部分地影响了下游医院的采购意愿。

“加奇也只有八款产品,比起美敦力和史塞克几十款产品来讲,我们初步完成了出血类的配套,在缺血领域我们还有产品的不足”,沛嘉医疗旗下加奇生物总经理王晨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产品单一的话肯定是没有竞争力的。(医院采购)就像你买东西会集中在一个超市,而不愿意跑太多地方。”

跨国企业占据优势地位,更重要的原因则是,部分国内企业的产品和国外企业的同类产品相比还有质量上差距。不同与其他医疗器械产品,神经介入领域的产品质量好坏关乎性命。

“这有点像是自行车和赛车的差别。自行车有点问题不会死人,但是赛车有质量问题的话那你完蛋了。”一位要求匿名的神经介入企业的CEO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用这样的对比来描述神经介入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不合格的产品造成的后果往往是“车毁人亡”。不管是出于对患者生命负责的态度,还是考虑到需要规避自身承担的手术风险,医生群体都会对质量不可靠的产品敬而远之。

后来者能居上?

尽管占据了近九成的国内市场,美敦力、史塞克和强生等跨国企业无一例外的在中国采取了进口策略:它们在中国既没有神经介入领域的研发团队,也没有相应的生产制造基地。

神经介入产品对生产工艺要求极高,中国企业在制造和生产工艺环节的短板在慢慢补上。

沛嘉医疗的研发队伍集中在上海,而在苏州设立了生产基地;沃比医疗同样在上海设立了其制造基地;健适医疗已经在苏州建立了研发生产基地,它与Penumbra战略合作的核心产品将在此完成技术转移和生产。

资本的进入,有助于企业补足并购、研发和生产制造环节的短板。

健适医疗2019年成立之初,就被资本看好,并基于此开始了自己的快速发展道路。沃比医疗则在去年的8月份和11月分别获得了两轮融资,其中11月份得到了高瓴资本,创新工场、松柏资本等机构的数亿人民币投资。

高瓴资本是目前国内最受关注的投资公司之一,它已经参与了数家国内神经介入领域企业的融资。它的投资标的还包括未上市的禾木生物,以及已经上市的微创医疗和沛嘉医疗。

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CEO表示,国内部分企业开发的产品,在技术上和工艺上没有实现对市场上既有产品的超越。只有改变开发思路,才有希望追齐国际大厂。

当下,国内企业仍是追赶者。当把观察视角放宽到十年,国内企业的管理者们都是乐观主义者。上述几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管理者均认为,在神经介入器械领域,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很有可能会超越外资企业。这些信心,部分来自于中国企业在冠脉支架领域的成功。

与神经介入器械类似,冠脉支架同样诞生于欧美国家,最初通过进口进入中国医疗体系。欧美系的冠脉支架企业比如波士顿科学、美敦力和雅培(ABT.NYSE)等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占据了国内市场的主导地位。到了2020年,当国家开始在冠脉支架领域开展带量采购的时候,市场上销售的相关产品已经大部分来自国内企业。

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国内企业家们相信,未来神经介入领域肯定会重现冠脉支架等产品的国产替代过程。

当然,这需要时间。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