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游戏、直播等新业态带动就业3000万人 学者呼吁专业设置要符合市场需求

时间:7348-11-16 16:05:52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数字产业在后疫情时代成为经济增长及就业减压阀。

新经济、新业态已经成为2020年带动新增就业的重要力量。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教授曾湘泉在以“新就业、新模式、新引擎”为主题的研讨会上,发布《数字文化产业就业报告(2020)》。

该报告涵盖了对游戏、电竞、直播、文学四个数字文化产业典型领域的就业相关研究及核心发现。报告显示,数字文化产业正在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持续为“稳就业”做出重要贡献,游戏、电竞、直播、网络文学四个领域涉及到全职和兼职就业人数约3000万人,全职就业大约1145万人。

后疫情时代的新职业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普及,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大众文化消费和信息消费的主流形态,影响着人们生活方式、社交方式和表达方式,并创造大量就业岗位。

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数字文化在稳就业中表现亮眼,为社会稳定做出显著贡献。由于数字产业具有相对灵活的特性,也在后疫情时代成为经济增长及就业减压阀。

《数字文化产业就业报告(2020)》报告称,数字文化产业整体受疫情冲击较小,在疫情中实现逆向增长,成为加快中国疫情后经济复苏的重要助力。

而且各个典型领域的就业创造机制各具特色,游戏产业的就业创造与研发和发行环节相连,大部分就业创造于衍生市场中,并具有包容、专业等特性及出海优势;

电竞就业创造主要与内容生产流程有关,衍生行业就业规模不大,预期会超过核心部分创造的就业量;

直播行业就业创造与行业核心层,包括主播等平台就业者、直播平台内部从业人员,以及公会等主播运营单位等密切相关;

网络文学产业就业创造主要基于文学内容创作,通过网络文学平台直接带动核心层,即平台作家和平台内部从业人员就业。

数字文化产业带动就业的一个大背景是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 46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20 年 6 月,我国网民规模为 9.40 亿。

受疫情影响,线上化渠道为服务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窗口。网上外卖、在线教育、网约车、在线医疗等数字服务蓬勃发展,用户规模分别达4.09亿、3.81亿、3.40亿和2.76亿,占网民整体的比例分别为43.5%、40.5%、36.2%和29.4%。

如何培养贴近市场需求的人才?

2020年7月份,人社部联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正式向社会发布了一批新职业。其中以“互联网营销师”为代表的新职业备受关注,2020年最热门的的“互联网营销师”,有李佳琦、薇娅等。

如何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数字经济领域的人才?在研讨会的圆桌研讨环节,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直播分会副秘书长桑楠透露:“协会在考虑利用自身的资源进行主播培训体系建设,为企业提供统一的培训体系,为主播技能的提升和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丁大建强调:“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应该主张这样一种标准——对企业有用的人就是人才,社会需要和认可的人就是人才。教育部门需要紧跟社会发展,大学专业的设置也需要贴近市场需求。”

腾讯平台与内容事业群人力资源总经理马冰冰提出,游戏、电竞等垂直领域的实际就业人数未必特别多,但发展出了很多派生的机会,带动如医疗康复、教育训练领域就业;优质内容成为IP源头,使产业发展具有可扩展性,带动更多平台与就业产生。

新经济带动的新就业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一位参会专家提醒,基于新经济,特别是平台经济创造出了新的就业形态,必须克服两种倾向。一种是片面强调就业灵活化,借新经济之名使就业过分灵活化,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另一种是片面强调灵活就业的正规化和稳定化,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办法强拉硬套,这个也不符合实际和发展的趋势。

他表示,数字文化产业真正体现出科技赋能、创新驱动和创业引领。新技术、新经济和新业态创造出来的新就业形态,特别是新的灵活就业方式,使得传统的管理政策服务模式不再适用,需要重新构建一套新的符合新技术和社会发展的管理服务和政策模式,促进数字文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