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零跑朱江明:C11订单超预期,四季度甚至有可能出现交付不及时的情况

时间:2021-01-17 15:49:49来源:第一电动网

对于零跑,2020的表现时间只有下半年。但零跑也是幸运的,上半年因为疫情被压抑的市场在下半场恢复了活力,零跑也随着大盘一路向上,甚至在最后一个月的单月销量上超过了入局更早的威马与哪吒,最终以1.1万辆的总销量结束了自己的2020年。

当然,这些在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看来,仅仅是一个不错的开局,随着C11的上市以及与合肥的合作推进,零跑的2021年想做的还有很多。

以下为媒体专访实录,有所删减

媒体:我第一个问题想问关于芯片的,最近关于芯片的话题还是很热的,由于芯片问题导致车企有些车型停产。您对芯片目前和未来是如何判断的?

朱江明:确实,芯片对工业是非常基础的,但是实际上对中国芯片来说,设计能力是足够的。不足的地方是比如设计的工具,CAE、CAD等工具,以及我们制造的设备,以及整个工厂的管理能力,这些是不足的,所以比较被动。因为我在大华,03年就成立了芯片的团队,通过将近17年时间,我们做了35颗芯片,在大华内部是40%的芯片都是像华为一样,是自主研发的,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专用的芯片。这次百人会的展厅我们也展出了我们用于智能驾驶、辅助驾驶的AI芯片凌芯01。这款芯片我们已经发布、量产,在零跑首款中型SUV零跑C11上搭载,C11已经在今年1月1号开始预售。C11标配两颗“凌芯01”,在算力上达到了8.4个Tops,当然我们的8.4个T可能顶上人家的二三十个T。因为我们专门进行流程和性能的优化。就像一个计算机有很好的CPU的速度,但是你设计上把流程这些外围的东西做的比较差,整体还是影响它的性能。所以我们还是可以做到L2.5到L3级别的硬件的标配,同时涵盖了除辅助驾驶以外的,比如环视、疲劳检测、人脸识别等等全方位综合的性能。

对于芯片来说,特别车规级的芯片,从我从业的经验看,未来很多国外芯片企业最后那块堡垒会被攻破,目前一些家电里面用的MCU、电源、管理芯片,都已经是国产为主。金字塔顶端的高端芯片、车规级芯片现在还是国外的企业为主。实际上所谓的车规级,可能也是大家误解为把它作为一个非常高端的存在,比如那些车门控制,车身控制,它的可靠性要求程度也没有非常的高,因为很多手机的芯片都已经国内生产了,也没有那么遥不可及。未来几年由易到难,逐步会被中国这些芯片企业所替代,这是未来的一个趋势。这是我的一个理解。

媒体:您能不能向我们介绍一下未来芯片下一代产品的预研情况?零跑对下一代产品有没有一些储备?

朱江明:因为大华受美国制裁的影响,本来我们芯片是和大华的芯片团队联合研发的。但是因为美国制裁以后,比如像一些软件设计工具以及IP都受到影响,不能再使用了,所以现在我们把大华本身芯片团队独立出来。据我们目前沟通的状态,我们也在规划,但还没有进行下一颗芯片的研发。

媒体:我有两个问题想问一下您,去年零跑从6月份开始逐渐上量,到12月的时候甚至超过了入局比较早的哪吒和威马。在这个过程中,您觉得零跑做对了什么事情?在今年零跑有什么目标?准备从哪些方面来达到?想请您简单谈一下。

朱江明:首先我们还是比较专注于技术,我自己是工程师出身,是理工男,所以我们零跑这五年就在默默的打基础,我们从15年9月份开始招聘整车方面的人才,我第一个招的就是动力动成。对一辆汽车来说,最重要的传统汽车就是发动机+变速箱,它的可靠性就决定了你的产品皮实程度,要不要经常跑修理厂,或者会不会经常抛锚。对电动车来说,动力总成就是电机+减速机+控制器,它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性能就决定了你的成败,所以我第一个招的人就是动力总成的负责人。做到现在,我们各项指标应该都是超越我们所有的竞争对手。

我们通过这五年打了很好的基础,从电动汽车来说,传统的“三电”,一个是整车控制器,一个是发动机,相当于电机+减速机,一个是电池系统,BMS系统,传统的基础,我们做了五年。

至于智能网联和智能驾驶,我们也是做了五年,通过这些年的积累,我们的产品技术逐步成熟,而且成本更加可控。这个也是为什么特斯拉能够走到今天,会比别人做得好的很大原因之一,当然我们比他晚了七年,他是07年开始,做了13年。一直专注于技术,是我们成功的基础。我们所看到的很多求快的企业,快速的出产品,各种排列组合,拿别人的技术来用,这种拿来主义,最后口碑和产品竞争力这些都没有,最终你花了很多的钱,结果会比较差。我们首先觉得成功是在于这一点,不激进,同时我们也省吃俭用。现在我们觉得我们要加快速度,要加速前进。

当然,2020年对零跑来说,也是一个各方面成绩都非常不错的一年。包括我们所发布的T03这款四座小车的销量,从5月底发布,6月份逐步有了几百台的交付,到7月、8月、9月,每个月都保持50%以上的增长,而且完全是线性的。第二个,我们所有这些车几乎没有是在B端网约、分时租赁。第三个,因为零跑在品牌宣传上的投入相对是比较少的,更多的都是通过用户口碑,通过用户转介绍的方式,其中C11预售订单中有30%以上是通过用户转介绍来购车的,这个充分证明了我们的产品力还是非常好的。零跑的战线是很长的,跟特斯拉一样,在车上很多核心的零部件,比如像动力总成、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智能网联系统、云平台,这些零部件完全是零跑自制的。说明我们的可靠性,我们产品的性能,我们所有的零部件也得到了一个验证,零跑在2020年也给了我们自己更大的信心。因为我们到12月份,我们单月订单已经超过了3000台,3000台就是一个基准,对2021年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我们可以预见我们T03这款车在2021年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

同时,2020年也发布了我们的C11,这一款车的发布也引起了业内的轰动。这款车从外观的颜值看,很多人包括我们的同行,他们都觉得整体的设计科技感都是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2021年在C11上面我们也相信会有一个非常好的表现,因为今天是15号,我们1月1号开始预定,现在已经超过了1700辆预售,而且我们是2万块钱一台的订金,在业内算是最大的订金。

所以2021年,在已经有的好口碑与销量的基础上,2021年的产品力将再进一步的提升,成本进一步的下降,来提升我们的竞争力。希望在2021年我们T03能够有一个非常好的销售数字。同时,我们刚刚过去的半个月里C11的预定量也完全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我们在9月底交付之前,会积累非常大的订单的数量,最后9-12月份最后一个季度的交付,我们接单甚至都可能交不完,因为有一个达产的过程,这是我们觉得2021年会有一个好的预期的一些基础条件。

媒体:大家很多人对新造车的关注度都集中在头部,我想问一下,像零跑这样的企业怎么来获得更多的关注呢?

朱江明:我们还处于第二梯队,所有的事物是在变化的。首先我还是要祝贺我们前面的几家跑得比较快的,理想、蔚来、小鹏,能够有非常好的表现,这是值得我们庆贺的,因为我们是一个群体。第二个,任何东西是变的,去年的现在可能零跑还差一点不见了,有一张长图,零跑已经找不到了,把我们打叉了,但是我们今天发展的也很好。我自己也是第二次创业,我们从92年开始创业,也是从零开始,把大华做起来。我们再从15年开始做到现在,有更加丰富的企业经营的经验,能够长跑,能够逐步的进入状态。先把这个基础打扎实,然后到现在我们觉得是可以去发力的阶段了,我们要加速前进。

媒体:您在最新的内部信中也确实提到了关于零跑的发展目标,是2021年正式启动IPO,2023年进入新势力的TOP3,2025年要获得国内新能源市场10%的市占率。今年冲刺科创板筹备的进展是怎么样的?另外依据零跑汽车目前的销量来看,零跑如何2023年进入到新势力的前三呢?以及2025年市占率提高到10%?

朱江明:首先我们确实在做IPO之前的一些准备,包括我们最近的B轮融资。我们也在做IPO的准备。刚刚讲如何去达成我在内部信中说的,我们需要不断的前进。首先有一点,2020年我们的基础打的还是不错的,每个月的销量以看得见的速度在不断的增长,这也给了我们更大的信心。包括刚才讲的C11车型的发布,我们可以预见1月份把这两个车型加起来,订单会远远超过12月份,这些都是足够的底气,我们在2021年也是会有一个好的开端,是一个好的收获的一年。

刚才讲了,所有的东西在变。可能五年之前那个时候我们这些造车新势力都还不存在,四年五年之前,前面电动汽车准入15、16家,现在你去数一数,除了那几家传统的北汽、奇瑞、江淮,本来已经在内部的人拿了一些,除此之外那些新的大家可能已经很难找到了。新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只要你努力地去争取,我想这些目标都是可以去达到的。

媒体:这个问题稍微有点敏感,涉及到最近咱们跟合肥市政府签了一个战略合作协议,很关注的一个点,大家认为零跑成为了继蔚来之后第二家跟合肥签约的造车新势力。我想问一下,咱们是不是在洽谈一个B轮融资,合肥市政府是不是有参与?另外融资的规模能不能透露一下?还有一个问题,刚才有一位媒体谈到的,您说的小型的T03,这个还挺有感触的。因为我前一段时间去洛阳下面一个二线的经销商调研的时候,发现咱们的零跑T03卖得非常好,在新能源下乡的背景之下。我想问一下,现在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车市呈现的状态,高低两端同时卖得很好的一个状态,所以我不知道零跑是不是未来有这样一个筹划,或者有一个打算,在高低两头会同时发力,这是两个问题。

朱江明:第一个问题,由于大华的原因,我们零跑每次融资都是公开的,我们还没有IPO,就像IPO企业是一样的,大家是没有秘密的。确实我们在B轮融资里面,合肥政府是说有跟零跑合作的意向。我们现在只是洽谈的过程当中。

第二个问题,从产品端,我们确实两头都要去做。零跑进入新能源汽车的初衷,把汽车作为一个代步工具,进入这个行业,甚至我们原来也想过,做类似宏光mini这样的车,把原来2亿骑电动自行车的人转换成开两三万块钱电动汽车,改善更好的条件,虽然没有空调,但是至少有更好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的。但是由于当初国家迟迟没有出台低速电动车的标准,我们的项目也是停止了,就像原来理想他们一样。转而正儿八经来做乘用车了,这是一个过程。现在我们从趋势看,有两个驱动,一个是宏光mini,这一类车取代了原来100万辆低速电动车的市场,这是一个刚性需求的市场。

我们现在T03所承担的一个角色就是更加舒适、高端、高配的小车,有差异化,跟宏光mini也好,还是说别的小型的电动车,我们还是一个高配版的电动汽车。首先在续航上,我们起步就是400公里以上,没有低于400公里的产品。另外就是我们区分两个市场,一个是更高端的市场,我们是有很强的智能化的功能,可以自动泊车,有ACC、自适应巡航,虽然7万多块钱的小车,但是智能化非常高,这是满足更高目标的一些需求。还有一些地方,可能在县城,对智能化要求一般,但是要有高的续航和品质,这是他追求的。所以我们在T03这款车上分两端,我们低配的版本,保持长续航,但是可能一些智能化的功能没有,别的东西都一样。还有一款就是更高的性能,有智能化的功能,将来2021款我们的性能也会更高。开这个小车,就是要开的跟大车一样的爽,一样的舒适,但是它还更好停车,更mini,更适合家庭的第二辆车,这是我们的定位。所以我相信在这个市场上,我们始终要耕耘,而且希望在高端的小车这个细分市场领域,我们要做到头部去,这是我们的目标。

另外大家看到了,我们发布了C11,我们的口号是入门即豪华。我们的配置也往IT化的方向走,我们一款车只有一个标准配置,每一款车C11都带全方位的智能功能,这方面完全一样,我们三个指标配置不同,就是续航不同,分别是480公里、550公里、600公里,别的所有的配置标配都一模一样。选装包我们也是一样,我们只有一个选装包,我们把Nappa真皮、20寸轮毂、高级的12喇叭的DSP音响,以及电动后尾门所有这些东西,全部都是在一个包里,方便用户的选择,更加简单,减少让你去花精力思考。

很多人说现在特斯拉Model Y出来,对你们有没有什么影响?有没有什么压力?我们一直说我们是半价的Model Y,但是我们功能性能上还是要做到跟Model Y一致。甚至有些东西比它更豪华,也适应中国人的一些需求。内饰我们争取要超过它,别的方面,我们要跟它一致,甚至更好一点,这个是我们做产品的理念。包括我们的产品始终在配置上,希望往豪车的方向去对齐;但是在价格上,我们希望普通的老百姓能买得起,是普通老百姓买得起的豪车,这是零跑自己所谓的中高端产品的一个定位。

媒体:那你们的成本怎么控制?

朱江明:通过各种各样的努力去达成,需要规模,各个方面去做到。

媒体:想追问一下您,零跑和合肥都达成哪些合作?比如后续是否会新建工厂或者研发中心?还有一个问题,我们看到公告,大华股份为何放弃了参股零跑科技这一轮的同比增资权?

朱江明:刚刚已经讲了,合肥跟我们签到了战略合作协议,具体一些细节我们还是在讨论当中,前面他们确实参与了我们B轮部分的融资投资。

第二个问题,有两方面考虑,因为大华还是要回归他的主业,他只是作为一个财务投资者,前期参股零跑。同时他也是受美国制裁的公司,对互相都会有些影响,所以我们也希望能够不要有太多的影响。

媒体:刚才您也多次提到了T03这款车型在去年销量特别好,刚才您也提到了上汽通用五菱宏光mini这款车引领了行业小型车这样一个趋势。现在不光是五菱,还有像长安前几天推出奔奔E-Star这款车,我们零跑T03这款车跟他们竞争的优势在哪?在今年会不会有些具体的举措?像去年的汽车下乡政策等等,去提升我们的销量。

朱江明:一个是我刚刚解释的,我们跟他们的车还是一个差异化的竞争。像奔奔E-Star是稍微比宏光mini强一点,它是300公里续航。另外宏光mini在续航或者舒适性上是简配的,连空调都没有,是一个更低配的产品。我刚才讲,他们是取代原来山东、河南、河北低速电动车的一些刚性需求的市场,原来有一百万台左右的低速电动车的市场,那个是以前已经存在的市场。以现在这个时点看的话,它比那个要强,因为毕竟是正式厂家的车,可以有路权,同时价格也不贵,所以在那个市场里面,我相信他们也都还会增长。

但是我们产品的定位,一个是长续航,起步就是400公里续航的。第二个,质感更好,内饰、操控都要更好。我们高性能版还加入了一些智能驾驶的功能,像自动泊车等等。我们所面对的市场是家庭的第二辆车,需要更加通用化的,性能功能各方面要做到跟十几万以上的车一模一样的,无非它体积小一点,就是这样一个市场。这个市场我们觉得从日本、德国,跟中国更加雷同的,日本跟中国比较近,人口密集,它的K-car的市场,包括欧洲一些国家,比如像土耳其、以色列等等那些很小的国家,他们对小车非常钟爱,中国未来对车不仅仅作为他的一个身份象征,仅仅是作为代步工具的时候,家庭的第二辆车或者第三辆车,他有多辆车的时候,会成为快速增长的一个市场。实际上也看到了这一点,目前我们的车更多是跟欧拉的黑猫是一类的,但是跟他们不是一个市场。

媒体:两个问题问您,第一个是关于自动驾驶的,之前零跑推出了两台车自动驾驶OTA的升级,好像推迟了好几次。我们注意到C11发布的时候,说车道保持的功能好像最开始也都不会开放,我想问这是什么原因?因为零跑自身在做自研进度比较满还是有什么别的原因?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现在我们注意到造车新势力一些头部的公司已经形成了比较独特的品牌形象,比如像蔚来、理想、小鹏,用户对他们的认知都是有一些比较独特的点或者独特的标签,零跑好像目前还没有形成这种独特的认知,你们希望从什么方向去打造自己的独特性?谢谢。

朱江明:第一个问题,刚刚说的,有关我们零跑前面两款车的智能驾驶部分,因为我们刚刚讲,完全是从头到尾。那天我们芯片发布会上我也讲了,我们看到很多车企都用的都是Mobileye,相对来说,算法、视觉等等所有的东西都是第三方去做的,自己是不具备算法,特别是对AI整个目标检测识别这些功能。我们可能周期会长一些,但是反过来说,我们的后劲一定会比他们更大。我们通过不断在进步,不断的在成长,会越做越好。我们自己内部的目标,要在2022年底之前,希望在算法上能够超越特斯拉,当然我说的是大家认为可能是大华,但我想我们还是想办法要去实现的。为什么?大家知道,科技媒体可能更了解,现在的人脸识别,中国做的绝对是NO.1的。今天会上说了,很多省际之间的消费站都取消了,大家快速过车的时候,都是通过车牌的识别,自动记录下你这辆车从上海境内开到了杭州境内,自动给你收费,记录你上海段开了多少,杭州段开了多少。到了杭州,比如你过去到收费出口收完费以后,他要把一部分的费用分给上海段。原来要交接,可能车就要停下来。所有这些系统都是中国公司做的,比如100公里的速度,七八十公里的速度。车牌要检测,一个是要抓取这个目标物,同时要识别出它的车牌号是多少。比如像北京几千万人口的城市,每个人人脸识别,至少现在要做到90%以上,这个都是AI的领域。现在像Mobileye也好,还是特斯拉也好,技术路线都是以视觉为基础的,我相信中国人一定比外国人做得好。因为技术是一样的,用的都是同样的芯片、同样的AI逻辑、方法,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现在所有的包括L2里面很多功能,都是基于车道线作为目标,来进行检测车的各种状态。比如车道保持,开车的逻辑都是基于车道线。但是中国很多地方不具备这种条件,动不动像拉链式的拉开了要修一修,很多地方没有车道线。所以要根据中国的特点来做适合我们的辅助驾驶再到自动驾驶,要更适合中国的环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公司一定做得过外国公司,这是一定的,只是时间问题。因为我们原来母公司大华在车牌识别方面,所有人的PK里面不是一就是二。那个是很残酷的,比如拿十家想进来的公司进行PK,你是99,还是99.9、99.95,谁好就用谁的。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以后,我们肯定会从量变引起质变,我们会走到自动驾驶的第一阵营里面去。这是我们对未来的一个判断。

12月底我们的ACC已经升级完了,AEB在10月份升级完了,因为这确实是一个安全的东西,还是需要更加谨慎的去逐步的把它完善。实际上所有的辅助驾驶最主要就是要解决的问题,减少驾驶者的疲劳,能够驾驶更轻松这是目的。我相信在这方面,中国企业是赶得上国外的。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们要打造成一个什么样的品牌形象,或者说我们的定位,近期也发表了我们的一些看法和观点。刚刚我说了,是老百姓买得起的豪车,这是我们产品的定位。我希望以我们最大的努力,能够做到跟BBA看齐,也不比蔚来差,往这个方向去靠。但是我希望老百姓都能买得起,通过自身的努力,怎么样去挖潜,通过规模能够做到。比如很多中国做包的企业,它能够做到跟爱马仕一样时尚,跟LV一样时尚,但是它的包也就是做到两千块钱、三千块钱,因为成本就在那里。它的皮的用料,皮质、数量、人工都一样的,它也就那点成本。

媒体:我看论坛说零跑有些用户对零跑现在的车型,比如C和T,他可能没有准确的认识。我想问当初我们在车型名称系列定义的时候是怎么来想的?未来会不会有些更丰富的一些叫法?谢谢。

朱江明:我们觉得是不是用数字还好记一点,我始终说,我们也希望我们的产品还是要国际化、全球化。别的车企有的是以动物,有的以中国风来做,那样要国际化,可能你要去改,很麻烦,还不如更加简单、好记的一种方式。因为C11这个名字,也有很多可以发挥的东西,我们的合作伙伴,比如双十一也是11,也是可以重叠的。比如C罗也是跟C有关的,还是有很多可以去关联的,可以让你去产生记忆的地方。包括T03,也能够找一些可以加深记忆的地方。我们的观点,因为本身我自己也去过外企,或者我们原来大华40%的销售额还来自于海外,希望做一个全球化品牌的形象。包括我们的设计语言,设计整个的产品调性,都希望是一种国际化的通用的方式。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