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半年数据领跑诸险种 健康险成为医疗保障重要补充

时间:2020-07-29 14:50:46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0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要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提供包括医疗、疾病、康复、照护、生育等多重保障的综合性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医疗保障经办服务等内容。

从商业健康险的经营表现来看,其目前正处于发展上升期。今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保险业务领域所受影响符合市场预期,但对健康险的影响相对较小。根据银保监会最新公布的数据,健康险业务以保费同比增速19.72%的成绩领跑其他产、寿险业务种类。其中,寿险公司健康险保费同比增长16.43%;产险公司健康险保费增速高达40.26%。保费高增速背后依然可窥见一些行业发展障碍,健康险还应在供给端与支付端深入融合医疗管理服务。

数据资料

健康险规模与产品双增长

疫情防控使得全民健康意识有了很大提升。一位互联网保险服务平台的业务人员说:“上半年来,明显感觉到在线找我咨询保险的客户多了,关注点主要集中在重大疾病类的健康险。”天风证券的抽样调查显示,71%的寿险代理人认为,疫情会对此后的健康保单销售起到激励作用,销售难度将会降低。

今年上半年,健康险成为许多保险公司新增保单的主力军。行业数据显示,1月至6月,寿险公司的健康险保单件数同比增长25.15%;产险公司的健康险保单件数同比增速高达102.59%,高于平均值约75个百分点。毕马威研究报告进一步指出,2020年一季度市场新增人身险产品中,健康险和疾病险在大型公司的拉动下占比较2019年大幅上升。其中,健康险占比提升主要来自新华人寿等公司新增的多款医疗险和学平险;疾病险占比上升主要来自泰康人寿新增的多款重疾险。

保险经营机构方面,天眼查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今年上半年新增健康医疗保险相关企业数量超过1200家,较去年同比增长97.2%。今年4月新增相关企业595家,环比增长高达145%。今年新增的健康医疗保险相关企业中,山东省数量最多,新增超过150家;河南省次之,新增超过120家。

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以及健康保障需求的丰富,再叠加国家对发展商业健康险的鼓励政策逐渐升级,是健康险市场规模扩充和从业者增多的原因。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将商业健康保险定位为“国家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了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的地位与边界。

对于健康险的市场规模预期,银保监会也制定了具体目标,即力争到2025年,健康险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照此计算,今后6年时间,健康险市场规模要实现翻倍以上的增长,2020年到2025年的平均年增速应在17.33%左右。

医疗健康服务需破解“同质化”

然而要想达到上述目标,健康险显然还有一些障碍要逾越。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在人身险中,虽然疾病、医疗保险产品不少,但与我国14亿人口基数相比,真正购买了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人数占比依然很低,商业健康保障的覆盖面仍然不足。也就是说,商业保险中的医疗健康保险发展虽然最快,但总体规模依然较小。2019年,健康险在人身险中的占比为22.8%。

从供给端来看,尽管现阶段市面上的健康险产品越来越丰富,但各家公司的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也比较单一。健康险市场对细分领域保障需求关注不足。例如,老年消费者对健康保障需求很大,但保险公司目前提供的商业健康险产品中普遍设有投保年龄限制,专门针对60岁以上的老年消费者设计的产品很少。不少经营和服务能力有欠缺的中小公司只是在简单复制其他公司的产品,这些都是为何保险供给跟不上消费者保障需求的原因。

关于产品同质化产生的原因,平安健康险董事长兼CEO杨铮认为,这是由于不同市场主体的管理理念不同,产品定价和服务管理的投入差异很大,造成健康险产品的同质化和低价竞争策略,因此需要一段时间的经营才能逐步体现健康险专业化管理的优势。行业主流的百万医疗险相对而言责任简单,且保费较低,已基本满足了医疗保障的需求,导致同质化更为严重。未来,需要深度挖掘客户需求,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同时从细节上提升客户体验,增强黏性。

泰康保险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刘挺军在近日举行的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健康险种优质的医疗服务、养老服务、康复服务在总量上存在不足,在结构上也存在缺陷。特别是前端的院前全科医生服务、院后康复和老年护理这些优质的供应,与现在的需求严重不匹配。国际经验表明,把商业保险和实体医疗、养老机构结合起来,产业间在销售成本、管理成本上的协同效应会把整个医疗和健康服务成本降低10%-15%。

行业的普遍共识是,未来健康险产品的发展趋势会越来越多地与医疗健康服务相结合,进入管理式医疗保险的产品形态,这或许将是健康险产品走向多元化的开端。

普惠医疗险支付方兴起

从支付端来看,虽然我国现行的医保体系已经基本建成,但当前个人医疗支出比例仍然过高,居民负担较重。国家医保局发布的《2019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我国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实际住院费用基金支付75.6%,个人需负担剩余24.4%;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实际住院费用基金支付59.7%,个人负担比例则达到40.3%。医保无法覆盖的医疗费用其实正对应了未来商业健康险潜在的市场增量空间。

支付方的增加、支付能力的提高,可以缓解患者“看病贵”难题。记者注意到,近期,杭州、长沙、贵阳、连云港等十余个城市接连探索推出定制化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以下简称“普惠险”),这种由政府组织、商保承办的介于商业健康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之间的保障方式,被认为是有效降低个人医疗支出占比的重要产品创新。

目前按照政府参与程度的深浅,普惠险已形成“深圳模式”“广州模式”“杭州模式”和“成都模式”等。不同于此前备受追捧的百万医疗险,作为医保的补充,普惠险覆盖人群广,设限少,甚至没有既往病史的限制,与医保参保适用人群十分类似。其性价比也很高,保费一年不足百元,报销范围包括住院医疗费用自付部分和特定高额药品费用,极具惠民属性。

值得注意的是,普惠险“一城一险”的开展模式,根据每个城市的疾病和人群等特点专属定制特效药报销方案。第三方参与者思派健康总经理钟能聪向媒体坦言:“该模式效率高、节约成本,但对接特效药服务人群数量有限。未来,普惠险还是会力求覆盖更多医疗健康管理问题,比如疾病分诊、重疾早筛和用药指导。”

“保本微利”向来是商保融合类医疗险持续运营的基础。但据记者了解,即使保险公司亏钱一般也不会放弃政府型保险项目,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则是可以获取大量具有价值的医保数据。而这恰是当前商业健康险所亟需的,可以帮助保险公司在承保和理赔端有实施风控甚至是保险产品研发的核心依据。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猜您喜欢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