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反垄断首张罚单开出 原料药市场变革在路上

时间:2021-02-05 18:50:31来源:华夏时报

2021年国内原料药领域反垄断升级。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再开出首张罚单。

1月2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中指出,先声药业滥用在中国巴曲酶浓缩液原料药(下称巴曲酶原料药)销售市场的支配地位,涉嫌利用原料药独家代理资格,无正当理由拒绝供货,导致下游企业难以及时获得原料药生产药品,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据了解,巴曲酶原料药是取自巴西矛头蝮蛇的一种蛇毒类血凝酶,主要用于生产巴曲酶注射液,用于降低血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降低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使血管阻力下降,增加血流量。该药主要治疗急性脑梗死,改善各种闭塞性血管病引起的缺血性症状,改善末梢及微循环障碍,此外也常用于突发性耳聋的治疗。

作为曾经的“中国第一家登陆纽交所的生物和化学制药公司”,先声药业在2007年退市后,于2020年10月27日在香港证交所二度上市。

在收到罚单的当日,先声药业董事会签发公告称,公司已开始与第三方进行巴曲酶浓缩液原料药交易,并将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通知及时缴纳行政处罚。有关事件及行政处罚不会对先声药业的业务经营及财务状况产生任何重大影响。

原料药之争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巴曲酶注射液的药品注册批文,巴曲酶原料药是生产巴曲酶注射液的唯一原料药,其成分不能被其他任何原料药替代。本次“巴曲酶注射液”垄断案因原料药的供应问题而起,但实际上,“巴曲酶注射液”的竞争压力早已不仅仅来源于原料药的压力。

由于我国毒蛇资源丰富,因此蛇毒制品也存在多种。在几大适应症方面,“巴曲酶”在我国都有大量相似机理和适应症的可替代药物,特别是我国已上市的众多“注射用降纤酶”药物。“降纤酶”来源、作用机理和适应症均和“巴曲酶”非常相似,常年与“巴曲酶”在脑卒中的降纤治疗领域打擂台。

据国家药监局网站信息,我国获批的“降纤酶”已有57种品规,竞争异常激烈。

尽管竞争如林,但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降纤酶”、“巴曲酶”两者都非临床一线用药。“巴曲酶注射液”虽然在我国临床上有一些应用,但是临床疗效以及推荐级别都未拥有绝对的领先优势,并且还有诸多可替代用药。据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中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血管再通治疗首选静脉溶栓,药物包括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尿激酶和替奈普酶。

由此,在原料药纠纷之外,其似乎离其相关适应症领域的主导地位仍然存在一定距离,并且还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市场压力。

同时,所需的巴西矛头蛇需经严格鉴定并筛选,在特定环境下人工传代饲养,再从第5-7代巴西矛头蛇的毒液中提取蛇毒用于生产巴曲酶原料药。该原料药进入市场需要经过一系列临床测试,其他原料药企业短期内难以转产提供巴曲酶原料药。

不仅如此,巴曲酶原料药的生产商全球仅有一家,即瑞士DSM Nutritional Products Ltd Branch Pentapharm(以下简称DSM Pentapharm)。

2019年4月,先声药业通过子公司江苏先声药业有限公司与DSM 公司签订《合作及供货协议》,获得后者在中国境内的独家供货权。由此,先声药业成为中国市场上唯一可以销售巴曲酶原料药的公司,掌握国内市场100%的份额。这意味着,国内下游制剂企业要获得巴曲酶原料药的供应,只能向先声药业购买。

北京托毕西制药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生产巴曲酶注射液的企业,作为下游制剂企业,其提出向先声药业购买巴曲酶原料药。但是,先声药业在取得巴曲酶原料药中国市场独家供货权后,也已经在研发巴曲酶注射液,是巴曲酶注射液市场的潜在进入者,不愿意再向其他下游制剂企业提供巴曲酶原料药。

据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自2019年11月以来,下游制剂企业多次通过邮件、信函、口头等形式向先声药业进行询价,希望购买巴曲酶原料药,先声药业却一直没有明确表态。

为获得原料药的供应,自2020年2月起,下游制剂企业法定代表人等多次与先声药业相关负责人进行面谈,先声药业提出希望收购下游制剂企业股权,将巴曲酶原料药的供应作为股权谈判的一部分,不单独销售巴曲酶原料药。此后,先声药业一直未向下游制剂企业报价和供应巴曲酶原料药,导致下游制剂企业于2020年6月起停产,巴曲酶注射液不能稳定供应。

此后,下游制剂企业对先声药业的垄断行为进行举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此展开调查后,判定先声药业的行为违反了《反垄断法》相关规定,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考虑到先声药业违法行为的性质、程度和持续的时间,能够在调查期间主动进行整改,且已向下游制剂企业供应了巴曲酶原料药,尚未取得违法所得,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决定,责令先声药业停止违法行为,并对其处2019年度销售额50.367亿元2%的罚款,共计1.007亿元。

供应之困

近两年,因原料药市场供应被人为操控而导致的药价上涨乃至断供案件时有发生,监管部门频频出手打击原料药恶意垄断行为并开出高额罚单。

比如,湖南和河南两家药企垄断扑尔敏原料药,导致原料药价格上涨50多倍,在2018年底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共罚没1243.14万元;在2020年,先是三家山东的药企合谋操控注射用葡萄糖酸钙原料药价格,导致价格暴涨,于当年4月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合计开出3.255亿元罚单;其后不久,万邦德制药集团浙江医药销售有限公司又因滥用其在国内盐酸溴己新原料药市场支配地位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的行为,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开出247.4万元罚单。可见,原料药的供应动不动就被“卡脖”难题仍有待从根源上解决。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原料药市场增速相对较快,年均复合增速在13%左右,超过医药市场增速,2019年,我国原料药市场规模约达2579.29亿元。同时,原料药行业集中度惊人,以维生素E为例,目前全球维生素E总产能约为10万吨,帝斯曼(DSM)、巴斯夫(BASF)、新和成、浙江医药控制着全球维生素E90%左右的供给,号称“四大家族”。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国内的原料药市场不断掀起波澜,价格大幅波动,环保压力是主因。老的原料药厂关停一批,新的原料药厂被挡在环评门槛外,市场供给受到了影响。由此,谁拥有老原料药文号,谁就成了“寡头”。

医药战略顾问周树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药品实施集中带量采购之后,药价下降已是必然趋势,但是垄断行为却导致原料药价格上涨,下游制剂生产企业为了能够完成集采订单,也只能接受不合理价格,从行业政策监管上改变原料药领域生产企业几家独大的局面,才能实现制药产业链上游原料药的有序供应,进而保障下游生产临床用药稳价供应。

中办、国办1月31日公布《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制定原料药等专项领域反垄断指南、豁免制度适用指南,出台实施企业境外反垄断合规指引。一场国内原料药市场的变革已在路上。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