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河边稻田意外成网红 唤起都市农业新潜力

时间:2020-07-21 12:50:53来源:羊城晚报

蔚蓝天空下,即将成熟的稻子一层层随风起伏,放眼望去,好一片丰收前的田园风光……这是记者近日在广州白云区人和镇镇湖村看到的景象。流溪河绿道旁的2000亩农田中,有近300亩用来种植水稻,如今,这片稻田已成为网红“打卡点”,每到周末总能吸引上千名游客前来拍照。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日益增加的游客量让镇湖村看到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潜力,这里将打造成为流溪湾乡村旅游综合体。目前,初步方案已出炉。

稻田成网红景点激发乡村游潜力

据了解,人和镇镇湖村沿流溪河绿道共有近2000亩连片农田,是镇湖村民赖以生存的粮食产区。

“小时候,这里种满了水稻,稻田承包了整个村一年的口粮,我们小时候还要下田插秧,收割水稻呢!”村民阿兰回忆,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改革开放后,村民逐渐洗脚上田,这片农田逐渐转变为菜地。

“自从土地开始分块出租后,不仅田间出现了很多窝棚,土地也被过度使用。”镇湖村村委会副主任杨岳鎏介绍,2018年,政府投入了2000多万元,对这片农田进行了土壤改良,并引进了专业的农业公司,将其中近300亩地重新种上了有机水稻,通过种植水稻改良土壤。

令大家没想到的是,由于该地块就在流溪河绿道旁,加上紧邻机场高速出口,三年来,这块普通农田摇身变为网红景点,每天都有游客过来拍照,甚至还有婚纱影楼将这里设为取景点。“节假日期间,每天过来拍照的达上千人,最近早稻快要成熟了,游客更多了,特别是傍晚时分。”杨岳鎏表示,稻田带来的高人气,超出了村民的预期,也让他们看到现代都市农业的潜力。

消失中的旧墟体现华侨文化

除了拥有流溪河畔的连片农田,镇湖村还拥有一大人文优势——蚌湖旧墟,由于原蚌湖地区的码头设于此地,自然便形成了一个经济文化中心,到现在已有逾百年历史。如今,蚌湖旧墟属广州市历史文化遗产。

“解放前,流溪河上的桥很少,如果我们要去市区,走水路是最方便的,这里就是唯一的码头。”村里的老人回忆,加上镇湖村华侨多,很多华侨在国外发家后,选择在家乡的码头附近建房子,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蚌湖墟,这里也是当时蚌湖地区最富裕的地区。偌大的蚌湖墟中,有剧院、银行、道观、医院、学校等,可以满足当时的人们在这里所有的生活需求。

经历百年沧桑,原本车水马龙的码头早已不复存在,蚌湖墟中混杂着西洋、岭南两种风格的建筑也逐渐闲置,鲜有人居住。记者看到,大部分建筑还维持着当时的模样,各街巷也基本完整保留,静静地诉说着这段历史。

“蚌湖旧墟保留的建筑群规模还是很大,它见证了蚌湖地区的变迁,而这些建筑也是我们蚌湖地区华侨文化的体现。”杨岳鎏介绍,将蚌湖旧墟开发利用,让它重新焕发生机是村里一直以来的期盼。除了旧墟,附近的著义小学、72中钟楼等,都集中展示了人和镇的百年华侨文化。

打造流溪湾综合体乡村旅游未来可期

当前,镇湖村已明确了打造流溪湾乡村旅游综合体的道路,以“农耕文化+文旅产业”融合的方式,擦亮镇湖村的乡村游名片。

杨岳鎏向记者介绍了流溪湾乡村旅游综合体的初步思路:农耕文化方面,前期将规划上千亩农田,在现有稻田的基础上再升级,计划开发五大种植区域,包括水稻、花卉、蔬菜、绿植种植等,开发集农业观光、田园度假、农耕文化、农产品会展商务、农业科普旅游等于一体的农业公园等,满足游客观赏、采摘、摄影等不同需求。“我们已经在筹划美化稻田周边的环境,比如水稻田中间的机耕路将被打造成花路,让游客有更多的体验。”他说。

同时,蚌湖旧墟也将打造成占地约100亩左右的华侨文化小镇,重点建设华侨博物馆、乡村民宿、美食街、文创街、蚌湖墟、华侨文化小镇戏院、玉虚宫、华侨文化广场等。“华侨文化小镇主要发展文旅产业,集中展示人和镇几百年来的华侨文化。”杨岳鎏介绍,目前,镇湖村已经在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洽谈。

此外,乡村旅游离不开特色乡村美食,目前,镇湖村正在收集整理蚌湖地区乃至整个人和地区的传统美食。“希望这些传统美食也能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杨岳鎏说,当地的龙舟文化也将成为未来该村乡村游的特色。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猜您喜欢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