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美好新生活 发展新动能

时间:2020-08-05 07:50:03来源:赣南日报

碧波粼粼,微风轻拂,站在阳明湖岸边,湖中美景尽收眼底。谁能想到,几年前,这湖面上聚集着许多的网箱网具、鱼棚餐馆,使得水资源遭到破坏,环境受到污染。近年来,上犹县深入开展以清洁家园、田园、水源及整治建房、渔业、林业、河道秩序为主要内容的“三清洁四整治”行动,坚持治山、治水、治污“三治同步”,取得显著成效。

综合治理护“一湖清水”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为了保护上犹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护一江清水,该县以“三清四整治”工作为抓手,持续深入推进阳明湖、南湖等湖面整治工作,全面取缔网箱养鱼,渔民、鱼棚餐馆全部上岸。

近年来,他们共清理拆除2万多只网箱网具,搬迁水上餐馆30多家,560多户渔民告别“水上漂”生活,转产专业上岸。同时,实施禁渔期专项治理、采取人工增殖放流等措施,推广“人放天养”的生态渔业模式,不断优化水生生物种群结构,改善水域生态环境。

一江清水在上犹县全力呵护下水质变优,周围环境变好。如今,阳明湖两岸树木葱茏,境内森林覆盖率90%以上,负氧离子含量丰富,素有“中国天然氧吧”之称。

目前,上犹江的水质均达到二类以上,是整个长江流域保持最好的水系之一,水源优质清澈,良好的生态环境给鱼类提供了栖息繁殖的有利场所,据不完全统计,上犹江鱼类品种达60多种。

渔民上岸迈向新生活

行走在依山傍水的水岩乡龙门村,远处青山环绕,近处湖面氤氲,干净整洁的水泥村道,错落有致的一座座民居,徐徐清风迎面而来……

“早几年,我们靠水吃水要资源,后来为了保护阳明湖的水质,响应政府的政策,渔民集体上岸。现在水质好了,湖里的鱼也多起来了。”家住龙门移民新村的上岸渔民黄奕生说道。

时针回拨到上世纪90年代,围网、网箱养殖作为先进生产方式进入上犹江库区,一段时间给渔民生活起到了增收作用,但是水域中的饲料、鱼药等养殖投入物给上犹江库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从2012年开始,为保护生态环境,这些网箱被逐一拖上岸。经过全面的环境整治后,现在库区再也见不到围网、网箱了。湖面环境得到修复,水质逐渐变优。

“刚开始上岸时心里有不舍,上岸后才发现生活方便多了,住在自己砖混房里也更安全。”古田村的许光奎说道。现在,他在自己的“小洋楼”办起了农家乐,生意很不错,日子是越过越有滋味。

以前渔民们在船上生活,潮湿难耐,小孩上学需要划船去,老人生病了看病也成问题,如今这些都成了过去时。现在住进安全整洁的砖混房,住房安全了,交通方便了,医疗也有了保障,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生态鱼+” 激发新动能

生态就是宝贵的资源。上犹县做足“水文章”、打好“生态牌”,提升城市绿色品质。经过常抓不懈的生态治理,生态环境不断释放“红利”。签约资金近百亿元的南湖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温泉小镇等一批生态项目接连花落上犹。同时,路亚超级联赛、南湖猎鲈大奖赛、全国俱乐部百万联盟杯竞技垂钓、环鄱阳湖自行车赛等重大赛事也纷纷在该县举办。

依托生态优势,该县利用丰富的渔业资源,加速延伸拓展“生态鱼+体育+旅游+休闲”的产业链,推进“生态休闲百里长廊”建设,以鱼产业、渔文化、水上运动为主题的新业态蓬勃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条品鱼宴、听渔歌、赏渔景、观鱼趣、钓湖鱼为一体的渔业产业链,“一条鱼”生态名片越发闪亮。

同时,该县还精心打造了一幅画、一杯茶、一块石、一列小火车、一泓温泉等生态旅游名片,建设了“生态休闲度假百里长廊”,形成了以陡水漫生活小镇为核心、犹梅乡村旅游带、南湖休闲旅游带为两轴的百里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圈。

近年来,上犹县生态休闲旅游受到众多周边游客的青睐,不少渔民和农户也跟着吃上了“旅游饭”,开特色鱼馆、精品民宿、农家乐等,大大提高了生活水平。去年该县接待游客545万余人,实现旅游总收入39.7亿余元,同比分别增长了41%和52.9%。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